上两周,我们在上海组织线下活动,有1/3来自新能源汽车,包括特斯拉、理想汽车相关公司的伙伴,他们分享的观点,让人印象深刻。
他们说,特斯拉、理想汽车,都不是传统意义的车企,它们比互联网公司还互联网。
图为截止2023年4月份的理想汽车架构图:
为什么说特斯拉、理想汽车,更像互联网企业,而不是传统车企?无论特斯拉还是理想,在上升通道,业绩倍数级增长,比如理想,2021年收入270亿,2022年是452亿,23年突破1000亿。互联网公司业绩翻番很常见,因为是虚拟经济和平台经济、有网络放大效应,但是在汽车制造业行业是比较少见的,因为制造业会涉及大量上下游实体公司、供应链和相关配套公司。比如说吉利汽车,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,2005年香港上市,2018年营收才突破1000亿,花了20年。2019-2020又掉到1000亿以下,2022年营收1480多亿。另一个自主品牌,长城汽车,1984年成立,2003年香港上市,2017年营收突破1000亿,花了33年。2018-2019又掉到1000亿以下,2022年营收是1373多亿。理想汽车2015年成立,2020-2021年纽约香港先后上市,2023年将突破1000亿,突破千亿只需8年。按照理想目前增长势头,2024-2025年,理想有较大概率追上或超过二三十年发展历史的长城、吉利,以及国资背景的广汽、长安、东风等传统车企。无论是特斯拉的马斯克,还是理想的李想,他们都是互联网社交平台上是极有影响力的大v,经常在网上直接跟车评人、消费者、友商喊话和怼线,有时候也评论社会事件。这两人,像不像互联网行业的阿里巴巴的马云、京东的刘强东、小米的雷军,360的周鸿祎?相反,你很少能看到长城汽车的老板、吉利汽车的老板冲在互联网第一线。老板冲在互联网第一线,当然有翻车的概率,也容易被媒体误解。不过,他们这样做的好处是:一是省去海量的品牌推广费、公关费,二是降低沟通成本,老板内部讲话公开化,客户、员工和供应商直接信息同步,避免无谓的猜疑。主要体现在高增长带来的员工自驱,由外到内的组织创新和迭代。我们问,特斯拉、理想汽车相关的伙伴,你们到底有多卷吗?理想月销量从去年8月低谷期的4571台,今年飞速攀升,1-3月均销1-2万辆,4-6月是 2-3 万辆,6-9月均销量3-4万,年底几个月在冲刺4 -5万辆!在理想,对员工来说,“挑战成长极限”是组织唯一目标。什么是挑战极限?“理想招70 分的人,干100 分的事,给 80 分的工资,这就是挑战成长极限。”在理想的零售店,每天晚上都开复盘会,如果赶上周考或者月考,晚上十一、二点下班是常态。考试是理想针对市场的竞争动态,向销售团队一套话语体系,理想汽车的优势是什么?竞品是谁?如何与竞品做比较?每个人都必须满分。过去一年,理想公司的员工数从1.2万人增长到1.9万人,人没有增加多少,但是交付量翻了数倍。迭代快,另一层含义是混乱。有的部门短时间内从几个人扩张到几十号多人,也有部门被砍了一半,比如企业系统部门,也有业务突然不做了,比如出海部门,整个团队被砍掉,后面可能又要重新组,对接的同事一直在变。迭代是自上而下的。有理想的员工说,CEO李想自身迭代速度就非常快,有时团队还在执行上次他讲的内容,下次开会已经变了。李想在公司内部,半个月左右有一次的高管商学院课程,他喜欢分享,他会拿着刚读过的书,立马去和团队讲他看到的理论。去年11月,李想发全员信要学习华为,今年年初,就挖了一堆华为的高管,成立5个二级组织,大搞矩阵式组织。迭代也是由外到内的。今年国庆,华为系的问界新车每日刷新订单,全行业压力陡增,李想火速召集核心高管密集开了4天战略会,讨论如何避开华为锋芒,密集制定包括智能驾驶提速、产品节奏、研发投入、出海时机等事项。始终保持着战时状态,这就像亚马逊和字节的day one文化,这的确很像互联网。接下来,给大家分享理想汽车最新的组织架构、部门介绍和典型岗位,信息来自公开资料,供参考。2022年12月之前,理想有五个业务群组(用户商业群组,产品研发群组,系统研发群组、组织系统群组、财政支持群组)。2022年12月,负责用户商业群组的总裁、联合创始人沈亚楠辞任,五大业务群组重组。2023年4月,理想宣布升级后的组织架构,并任命M11级的多位高管,除了五大群组。还有多个一级部门。理想汽车的最新架构图如下:
理想汽车的人力资源部、组织部是独立的两个二级部门。
3、销售与服务群组相关部门和岗位主要有四个部门组成:零售、交付、服务与充电网络。这个群组属于技术支撑部门,主要有智能云、操作系统、算力单元、系统安全的等部门。这是理想汽车最重要业务部门,经过整合后,从整车研发-生产-供应链-质量完成了闭环。
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行业一手信息、最新HR实践,欢迎你参加 HR未来训练营最新活动场次:11月18-19深圳,11月24-25北京。可直接扫码咨询。